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分子真空泵的工作原理

分子真空泵的工作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09-15点击次数:25

分子真空泵是一种在高真空和超高真空领域广泛应用的真空泵,其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分子运动理论,通过特定的机械结构将气体分子从真空室中 输送" 至排气口,从而实现真空环境的建立。与传统的容积式真空泵(如旋片泵)不同,分子真空泵10⁻¹ ~ 10⁻¹⁰ Pa的高真空区间内效率高,其核心逻辑是利用运动部件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,打破气体分子的随机热运动平衡,迫使分子向特定方向流动。


一、核心工作基础:分子运动理论与 定向输送" 逻辑

在高真空环境中,气体分子的密度极低(如 10⁻³ Pa 时,每立方厘米仅约 2.7×10¹³ 个分子),分子间的碰撞概率远低于分子与器壁的碰撞概率。此时,传统真空泵通过 压缩容积" 排气的方式失效,而分子真空泵的设计恰好适配这一特性:

1.分子碰撞主导:泵内的高速运动部件(如转子叶片)会与气体分子发生弹性碰撞,将动能传递给分子;


2.定向速度赋予:通过叶片的特定角度和旋转方向,使被碰撞的分子获得沿排气方向的定向速度,而非随机运动;


3.梯度压力建立:在泵的 进气口排气口" 路径上,形成由低到高的压力梯度,最终将分子 " 出泵体,进入前级真空泵(如旋片泵)的工作区间。


二、主要类型及具体工作原理

根据结构和工作机制的差异,分子真空泵主要分为涡轮分子泵牵引分子泵复合分子泵三类,其中涡轮分子泵应用很广泛,三者的核心原理既有共性,也有独特设计。


(一)涡轮分子泵:高速叶片的 分子撞击" 机制

涡轮分子泵的结构类似多级涡轮发动机,由定子(固定叶片)转子(旋转叶片) 交替堆叠组成,通常包含 10~30 级,每级由一组转子叶片和一组定子叶片构成,整体呈 三明治" 式堆叠。

其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关键步骤:

1.高速旋转的转子叶片:转子由高精度电机驱动,转速可20000~90000 rpm(即每秒 300~1500 转),叶片末端线速度可200~500 m/s(接近声速或超音速)。当气体分子从进气口进入泵内时,首先与高速旋转的转子叶片碰撞;


2.分子的定向偏转:转子叶片设计为特定的倾斜角度(通常与旋转平面成 15°~30° 角),分子碰撞叶片后,会沿叶片的倾斜方向被 反弹",获得沿排气方向(向下)的速度分量。例如,原本随机向上运动的分子,碰撞后会转向下方;


3.定子叶片的 拦截与引导":每级转子叶片下方都对应一组固定的定子叶片,其倾斜方向与转子叶片相反。定子叶片的作用是:拦截从转子叶片反弹下来的分子,防止其因热运动再次向上扩散;进一步引导分子向排气口方向流动,同时为下一级转子叶片 输送" 分子。


通过多级叶片的连续 撞击 - 引导",气体分子被逐步从高真空的进气口(压力极低)推向压力较高的排气口,最终由前级真空泵抽走,实现真空室的持续降压。


(二)牵引分子泵:粘性牵引" 分子拖曳" 的结合

牵引分子泵(又称 分子拖曳泵")的结构更简单,核心是圆柱形转子固定的泵壳内壁,两者之间存在极小的间隙(通常仅 0.1~0.5 mm),转子以高速旋转(转速约 10000~40000 rpm)。其工作原理基于 分子拖曳效应",分为两种情况:

1.粘性流区域(压力较高时,如 10⁻¹ ~ 1 Pa:此时气体分子密度较高,分子间碰撞频繁,形成类似流体" 的粘性流动。高速旋转的转子会通过 粘性摩擦" 带动间隙内的气体分子旋转,而泵壳内壁固定不动,形成 旋转气体层" 静止壁面" 的速度差。由于泵壳通常设计有螺旋形排气槽,旋转的气体分子会在槽的引导下,从进气端被拖曳" 至排气端;


2.分子流区域(压力较低时,如 10⁻³ ~ 10⁻¹ Pa:此时分子间碰撞可忽略,分子主要与转子和泵壳碰撞。转子表面的高速运动使分子碰撞后获得沿旋转方向的速度,而泵壳的螺旋槽会限制分子的径向运动,迫使分子沿槽向排气口移动,最终被前级泵抽走。

牵引分子泵的优势是抽气范围广(可覆盖中真空到高真空),但抽速低于涡轮分子泵,常用于对抽速要求不高的场景。


(三)复合分子泵:涡轮级与牵引级的 组合优化"

为兼顾涡轮分子泵的高抽速和牵引分子泵的宽压力范围,复合分子泵将两种结构结合:泵的上段(进气侧)为涡轮级,负责高真空区间的快速抽气;下段(排气侧)为牵引级,负责中真空区间的 过渡抽气",并与前级泵衔接。


其工作逻辑是:

l当真空室压力较高(如 1 Pa 以上)时,牵引级先启动,利用分子拖曳效应将压力降至 10⁻¹ Pa 以下;

l随着压力降低,涡轮级开始发挥作用,通过多级叶片的撞击的引导,将压力进一步降至 10⁻⁷ ~ 10⁻¹⁰ Pa 的超高真空区间;

l最终,两种结构协同工作,实现 中真空高真空超高真空" 的连续抽气,既保证了抽速,又扩大了压力适用范围。


三、关键辅助系统:确保高效稳定运行

分子真空泵的正常工作依赖两个核心辅助系统,其作用与工作原理密切相关:

1.冷却系统:转子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大量摩擦热,同时分子碰撞叶片也会释放热量,若温度过高会导致叶片变形、间隙增大,甚至损坏电机。因此,泵体通常设计有水冷或风冷通道,通过循环水或冷空气带走热量,维持泵内温度稳定(通常控制在 40~80℃);


2.润滑与密封系统:转子与电机的连接部位需要高精度润滑(通常采用磁悬浮轴承油脂润滑轴承),以减少摩擦、保证高转速;同时,排气口与前级泵的连接需要密封(如 O 型圈密封),防止外界空气泄漏回泵内,破坏压力梯度。


四、总结:分子真空泵的核心特点与原理本质

分子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本质是 **“利用机械运动打破分子热运动平衡,建立定向流动"**,其核心特点可概括为:

l依赖分子碰撞:而非容积压缩,适配高真空环境;

l多级协同:通过涡轮级、牵引级的多级结构,实现宽压力范围覆盖;

l高转速依赖:转子的高速旋转是赋予分子定向速度的关键,转速越高,抽气效率越高(在一定范围内)。


正是基于这些原理,分子真空泵成为半导体制造、真空镀膜、高能物理实验等领域必需的核心设备,为超高真空环境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

杭州域势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工业及科研客户提供流量、压力、真空检测及控制相关的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,公司代理经销美国ALICAT、瑞士Vogtlin、美国MKS、日本EBARA等品牌,结合代理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流量及压力监控解决方案,旨在提高客户的研发及生产效率、改进客户制造工艺、推动客户科研及创新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