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真空泵在航空航天领域是保障航天器研发、制造、发射及在轨运行的核心设备之一,其核心作用是创造并维持特定真空环境,满足航天器材料性能验证、推进系统工作、空间环境模拟等关键场景需求。以下从航天器研发制造、发射与在轨运行两大阶段,详细拆解其具体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:
一、航天器研发与地面测试阶段:模拟空间真空环境
空间的核心特征是高真空(10⁻³~10⁻¹² Pa)、非同寻常的温差与辐射,航天器需在地面通过 “真空环境模拟" 验证性能可靠性,真空泵是该过程的核心设备。
1. 空间环境模拟器(真空舱)配套
地面需建造大型真空舱(如直径数米至十余米),模拟太空真空与温度环境,用于航天器整体 / 部件的性能测试,真空泵的作用是将舱内压力降至目标真空度:
l低真空阶段(粗抽):使用罗茨真空泵 + 旋片真空泵组合,快速将舱内压力从大气压(1×10⁵ Pa)降至 10⁻²~10⁻³ Pa,排除大量空气;
l高真空阶段(精抽):采用扩散真空泵或低温真空泵,进一步将压力降至 10⁻⁷~10⁻¹⁰ Pa,接近近地轨道真空水平;
l测试场景:
⑴卫星天线展开测试:验证真空环境下天线机械结构的展开可靠性(避免地面空气阻力 / 浮力干扰);
⑵航天器热控测试:在真空环境中模拟太空 “无对流散热" 特性,验证热控系统(如热管、辐射散热器)的控温能力;
⑶材料放气测试:航天器材料(如密封件、涂层)在真空下可能释放气体(“放气"),需通过真空测试量化放气量,避免气体污染光学器件或影响舱内压力。
2. 航天器材料与部件性能验证
l真空热循环测试:材料在 “真空 + 温差(-180℃~150℃)" 下的力学性能(如疲劳、形变)测试,需真空泵维持测试腔的高真空,避免空气导热影响温差控制;
l真空放电测试:航天器高压部件(如太阳能电池阵、推进系统高压管路)需验证真空环境下的绝缘性能,防止 “真空击穿"(空气稀薄时更易发生放电),真空泵需维持 10⁻⁴~10⁻⁶ Pa 的测试真空度。
二、航天器发射与在轨运行阶段:保障核心系统工作
航天器进入太空后,真空泵需集成于舱内或特定系统中,长期稳定工作,支撑推进、生命保障、载荷任务等核心功能。
1. 推进系统:为燃料输送与姿态控制提供真空条件
航天器推进系统(尤其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电推进系统)需依赖真空泵保障燃料效率与工作可靠性:
l液体火箭发动机(运载火箭 / 航天器变轨发动机):发动机燃料储箱需维持 “微正压"(避免外界气体进入污染燃料),但加注燃料前需用隔膜真空泵或分子真空泵将储箱抽至高真空(10⁻³~10⁻⁵ Pa),排除空气与杂质,防止燃料与空气混合引发安全风险;
l电推进系统(如霍尔推进器、离子推进器):电推进通过电离工质(如氙气)产生推力,需在推进器腔体维持高真空(10⁻⁴~10⁻⁶ Pa),避免空气分子与电离粒子碰撞降低推进效率 —— 通常采用涡轮分子真空泵,其体积小、抽速稳定,适配航天器轻量化需求。
2. 生命保障系统(载人航天):维持舱内气压与气体纯度
载人航天器(如空间站、载人飞船)需为航天员提供 “类地球" 环境,真空泵用于控制舱内气体成分与压力:
l舱压调节:当舱内气体因泄漏或设备排气导致压力异常时,往复式真空泵或涡旋真空泵可辅助排气,将舱压维持在 80~101 kPa(接近地面大气压);
l气体净化:航天员呼吸产生的 CO₂、水汽及设备释放的微量有害气体,需通过 “吸附床 + 真空泵" 系统排出 —— 真空泵通过抽气使舱内气体流经吸附床,吸附有害成分后将洁净气体送回舱内,形成循环。
3. 空间载荷与科学实验:支撑特定真空需求
航天器搭载的科学载荷(如望远镜、粒子探测器)常需在超高真空环境下工作,避免气体分子干扰观测精度:
l空间望远镜(如哈勃望远镜):其光学系统(如主镜、相机)需在 10⁻⁹~10⁻¹¹ Pa 的超高真空下工作,防止气体分子附着导致镜片污染或光学性能衰减 —— 发射前需用低温真空泵对镜筒内部进行深度抽真空,在轨时通过 “getter 泵"(利用金属吸附气体)维持真空;
l粒子探测器(如空间站高能粒子实验装置):需在高真空环境中捕捉宇宙粒子,避免空气分子与粒子碰撞影响探测结果,真空泵用于预处理探测器腔体,排除残留空气。
4. 航天器密封性能检测(发射前 / 在轨维护)
航天器的舱体、管路密封性能直接影响任务安全(如泄漏可能导致舱压下降或燃料损失):
l发射前检漏:采用 “氦质谱检漏仪 + 真空泵" 组合 —— 真空泵将待检测部件(如舱门密封面、管路接口)抽至低真空(10⁻²~10⁻³ Pa),向部件外侧充入氦气,若存在泄漏,氦气会进入内侧,被氦质谱仪检测到,定位泄漏点;
l在轨泄漏监测:部分载人航天器(如国际空间站)配备小型微型分子真空泵,实时监测舱体密封状态,若发现泄漏可及时启动补压或维修程序。
三、航空航天领域对真空泵的特殊技术要求
与工业领域相比,航空航天用真空泵需满足更严苛的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要求:
1. 轻量化与小型化:航天器载荷重量严格受限(如卫星每增加 1kg 重量,发射成本增加数十万元),真空泵需在保证抽速的前提下,体积缩小至工业级产品的 1/3~1/5(如微型涡轮分子泵重量可低至数百克);
2. 耐恶劣环境:需承受发射时的剧烈振动(加速度可达数十 g)、在轨温差(-50℃~120℃)及空间辐射,因此泵体材料需选用高强度合金(如钛合金),电机需具备抗辐射设计;
3. 长寿命与低维护:航天器在轨任务周期通常为数年至十余年(如空间站设计寿命 15 年),真空泵需实现 “无问题运行",且无法地面维护 —— 通常采用无油润滑设计(避免润滑油挥发污染载荷),如磁悬浮轴承涡轮分子泵,减少机械磨损。
总结
真空泵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贯穿 “地面研发 - 发射 - 在轨运行" 全生命周期,从模拟太空环境的大型真空舱配套,到支撑推进、生命保障的小型在轨设备,其性能直接决定航天器的可靠性与任务成功率。随着航天技术向 “深空探测"(如火星探测)、“在轨维护"(如卫星修复)发展,对真空泵的 “超高真空、长寿命、低功耗" 需求将进一步提升,推动分子泵、低温泵等技术向更轻量化、智能化方向迭代。
杭州域势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工业及科研客户提供流量、压力、真空检测及控制相关的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,公司代理经销美国ALICAT、瑞士Vogtlin、美国MKS、日本EBARA等品牌,结合代理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流量及压力监控解决方案,旨在提高客户的研发及生产效率、改进客户制造工艺、推动客户科研及创新进度。